发帖
查看: 3235|回复: 0

[社会] 事关存取款!多家银行宣布:暂停

  [复制链接]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9

主题

7

回帖

186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186
金钱
101
威望
22
精华
0
注册时间
2021-10-21
发表于 2024-5-30 16:47:51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浙江

 

 

近日,杭州市民陆先生收到这样一条信息:“最近手机银行ATM‘无卡取现’和‘扫码存款’功能已暂停,如果需要自助机取款,记得带上银行卡。”他和周围的亲戚朋友们一说,发现也有不少人在这段时间收到过类似通知。

 

 

多家银行宣布暂停无卡存取款

 

据证券时报网消息,近年来,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光大银行、中信银行等多家国有行及股份行先后宣布暂停无卡存取款相关业务。

 

近日,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,为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,加强风险管理,于2024年5月24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款功能中的预约取款服务。客户仍可通过交通银行智能机具办理有卡取款、扫码取款或前往银行营业网点办理取款业务。

 

据了解,此前客户可在交通银行手机银行上预约“无卡取款”,预设无卡取款时的预约验证码、预约金额,预约后无需带卡即可在银行ATM取款。

 

在交通银行之前,另一国有大行农业银行已暂停了该行手机银行的无卡取款服务,但客户仍可通过读卡取款、掌银扫码取款、刷脸取款等方式办理网点现金提取的相关业务。

 

另外,中信银行本月也取消了这一业务。中信银行公告称,“已于5月17日关闭现金自助设备授权码取款功能”。

 

相关业务收紧已近两年

 

自2022年8月以来,陆续有银行收紧了无卡存取款服务。

 

据建设银行发布的公告,该行之所以部署ATM机的二维码存款功能,是为了提升对持卡客户的服务能力。该功能关闭后,客户可选择开通“刷脸办”服务等办理ATM存款。除了建设银行,中国银行、广发银行、中信银行也相继宣布停止ATM二维码存款功能。

 

记者注意到,无卡存取款服务虽被收紧,但大多数银行并非直接关停自助设备的无卡现金类业务,诸如扫码存款、“刷脸”存款等服务仍可使用。比如,目前招商银行手机银行APP仍可使用扫码存取款服务,二维码取款服务无需实体卡,使用手机银行扫描ATM生成的二维码,然后指定卡号和金额,并在ATM上输入取款密码即可完成交易,单日单卡限额2万元;扫码存款则限额5万元,且只能存活期。

 

“我行ATM设备可进行扫码取款操作,扫码存款则需移步柜台办理。”工行某网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该行自助设备仍可进行扫码取款服务,使用手机银行APP扫码并输入取款密码即可操作,但自助设备的扫码存款功能已取消,现作为柜台无介质交易的一种方式,适用于办理存款但未携带身份证、实体卡的客户。

 

“客户如办理无卡存款,可以在柜面采用身份证或手机银行扫码办理,两种方式均由系统进行人脸识别验证。”上述工行某网点工作人员提示,二者在额度上有所差别,使用身份证可以办理20万元以下存取款业务,手机银行则仅能办理5万元以下存取款业务。

 

更多银行或将跟上步伐

 

记者梳理相关银行关于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的公告发现,风险管理、降低成本、优化金融服务等成为高频词。

 

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,自助设备无卡存取款的收紧,主要出于用户使用度和安全性考量。

 

“通过手机银行在自助设备上进行存取款操作,一般不需要进行人脸识别且方便快捷,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。”某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,虽然多数银行的手机银行规定仅限本人保管使用,但出借、买卖手机银行的案例时有发生。

 

王蓬博表示,二维码存款本身操作流程较为繁琐,使用便捷度也不够。同时,ATM二维码存款业务可能存在不能准确识别存款人身份、不能确认与收款人关系等方面的情形。此外,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具有隐蔽性,会提升银行监控洗钱活动的难度。

 

王蓬博预测,后续会有更多银行跟进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,“银行存取款业务应以安全性为主,同时满足身份验证且遵守时空统一等原则”。

 
来源:综合自证券时报网、都市快报等。

 

 

本帖点赞记录
点赞给态度,登录/注册 就能点赞
文明义鸟 2024-5-31 21:40 +1
ywjiaLi 2024-5-31 07:54 +1
我姓途 2024-5-31 07:50 +1
老舅 2024-5-31 07:30 +1
张香云 2024-5-31 06:25 +1
钱塘侬 2024-5-31 05:07 +1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义乌稠州论坛

关注公众号

下载客户端

客服热线:9:00-16:00

0579-85099500

公司名称:义乌好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

公司地址:浙江省义乌市人力资源产业园10楼

浙B2-20070208-3
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157号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浙)字第05723号
Copyright © 2024 义乌热线 Powered by Discuz! X3.4
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